好冷清呃, 我来转个帖子吧
原帖在天涯, 帖子提到数字思维的本质, 对开发有些作用
开始转:
三、精确思考模式 为什么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,一句话来讲就是,机器的精确思考模式同我们这个开放式环境的世界不匹配。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,就会有许多新名词出现,精确思考模式,混乱思考模式,封闭式环境,开放式环境,无界随机等,理解新名词这种事总是让人很烦恼,不过不使用新名词又解释不清楚,把这些概念搞明白了,其中蕴含的道理才能搞明白,人工智能领域才算入门了。 精确思考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数字化的,体现绝对准确的思考模式,由于绝对准确,还会带来高思考速度。 一般我们要机器去做什么事,它们都会忠实的按照它内部的程序去完成,不会出现程序运行到一半,突然想去干点别的事情这种情况。也不会出现运行原程序中不存在的代码,或者生成原程序中不存在的代码这些情况。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机器工作下来,哪怕程序写的不完整,或者程序前后矛盾,机器也不会自己纠正一下,原程序写的是啥,就怎么去执行。也就是说,机器是绝对忠于其执行的程序的。 这里有个小弯,对于没有接触过程序以及机器怎么运行的人来说,可能不太好理解。但是机器们确确实实就是这么工作的。我们从最简单的计算器说起,不管是单独一个计算器,手机里的计算器APP,或者电脑中的计算器程序,你让它算一加一它就只算一加一,输入二乘二它就只算二乘二,它会按照输入的命令,以及计算器的内部程序来工作。 更加高级的机器也都是这样,我们让它们做什么,它们就做什么,程序怎么编的,它就怎么运行,它们和我们的工作方式不太一样,复制文件的时候,选定100个文件,从甲文件夹复制到乙文件夹,复制完了,还是这么多个文件,而且,一个字节都不会错。如果是我们自然人来搬东西,比如搬家或者整理抽屉,有时候搬着搬着就会发现,咦什么东西没有了,从此再也找不到了,机器不会出这种事,哪怕复制一万个文件,甚至一亿个文件呢,说复制多少就复制多少,不会复制完了多出几个,或者丢掉几个。 但是有时候它们又确实会出错,比如一运行某程序,就卡住死机了,或者一点某个图标直接重启了。这实际上也是机器在忠于运行程序的结果,程序是人编的,是人就会出错,程序少写了什么代码,或者没有考虑到和其他程序同时运行可能带来的冲突,机器在运行这些缺胳膊少腿的程序,考虑不周的程序时,就也要出问题了。所以,机器如果出错了,那错误一定来源于人,它们只是忠实的再现了人们的错误。 机器最底层是01010011的情况,俗称二进制,至少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机器都是这样,如果是三进制机器,或者其他进制机器,那情况会有所变化。但不变的是,这都是数字化的东西,数字化是一种精确的处理方式,是把某些精确的点拿出来,只运行在这些精确点上的工作模式。这就要求有一个精度,会带来界限,机器的本质就在于此。 我们有时候用:“精确到个位”这种描述方式。精确到个位,意味着我们数完1,就是2,之后是3,比个位更精细的1.1,1.2,2.1,2.9什么的就不去考虑了,这就只拿出某些点来做事情,这样做简化了某些情况,于是也就带来了界限。实际上1和2之间是无限的,有1.1,1.2,1.8,1.9也有1.01,1.02,1.38,1.99,还有更小的1.001,1.999什么的,可以一直小下去,没有止境,这是实际情况。但是我们一般考虑问题的时候,为了简单方便,只把问题限定在某个范围,这叫追求有限。 计算机便是一种追求有限的结果,也始终运行在有限状态下。我们可以要求它们精确到个位,也可以要求它精确到小数点后10位,也可以要求它精确到小数点后10000位,但是总要告诉它精确到多少,它才知道要怎么去工作,之后就工作在这个状态,工作在这个范围。这是因为,机器本身是以数字化的方式来工作的,数字化是只把我们无限世界中的有限个点拿出来,只工作在这些点上的工作模式,目的是为了准确,同时也就有了界限。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机器都工作在数字状态下都有界限,也有无界的机器,比如老式模拟收音机。以前的模拟式收音机,调台的时候,我们去转那个旋钮,扭到哪就是哪。假如广播频道是FM93.1,我们用旋钮调节的时候,只能扭到接近93.1的位置,可以非常接近,但不会恰好就是93.1,不论我们怎么努力把它调的更清晰,甚至听起来也已经最清晰了,但模拟旋钮都不会恰好等于93.1,机器也不会恰好工作在93.1,也许是93.0928…,也许是93.10003103…,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无限位小数,模拟方式只能无限接近这个频率,不会直接等于。数字调节就不同了,不管是旋钮还是按钮,假设精度是0.1,只要状态变动,每次就增加或者减少0.1的幅度,这个是精准增减,调到93.1后,就是93.1这么多,小数点后只有一位,没有更多的小数了,它恰好就等于这么多。如果非要把后面的更多小数写出来,写到小数点后三位,那就是93.100,或者写到无限位就是93.1000000000…,这里的省略号代表无限个0。 我们上面说的数字,并不只是说机器显示出来是多少,而是它们实际就工作在这个准确的条件下。这是模拟和数字的区别,模拟式总是不那么准确,哪怕想要准确都做不到,数字式总是工作在精确状态,哪怕想要不准确都做不到。 这有点像是台阶和缓坡的区别,上下台阶的时候,每上下一阶就都是这么个高度,没法踩到两个台阶中间位置,到了缓坡,每次上下不的高度不一定,也可以上下到任意位置,它是个连续的东西,不是一阶一阶的。 收音机有模拟的,功放也有模拟的,功放是把声音功率放大的机器,一般的声音,不管来自江河湖海也好,来自鸟兽鱼虫也好,还是来自我们男女老少也好,声音都是连续的,都是中间没有断点的那么一种资料。模拟功放收到这些声音后,也是用一种没有断点的方式把声音放大,输出的仍旧是没有断点的声音。曾经我们还用磁带,磁带也是这么一个方式,把声音记录下来的时候,记录的是个连续的无断点的资料。 如果用1到2来说明的话,模拟功放是把1到2之间所有的状态全部进行处理,磁带是把1到2之间所有的状态进行记录,不会丢掉某些东西。 到了数字方式,这个情况从本质上发生了改变,光碟或者电脑记录声音的时候,不会再把一段声音中所有的东西都记录下来,只会把其中的一部分记录,具体记录多少,要看我们打算让它记录到什么程度,或者也可以说,让它精确到什么程度。 用1到2来说,模拟方式我们把1到2之间所有的东西都记下了,不论小数点后几位,这里边有无限多个数,全部都记下了。到了数字状态,由于工作模式的缘故,我们不可能记下所有的数,必须丢掉某些东西,所以看我们打算记录多少,如果精确到0.1,那就会记下从0.1到0.9一共是9个数,如果精确到0.01,那就会记下从0.01到0.99一共是99个数。更细的分法,就会记录更多的数,但不会是无限个,总会有个上限,有个总数。
|